第十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气候适应性城乡设计”专题分会场成功举办
2025年8月16日至18日,第十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作为大会22个专题分会场之一,“气候适应性城乡设计”分会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景观生态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本届研讨会由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与伟德官网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海内外2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0余名代表参会。大会以“中国景观生态学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新方法与研究范式”为主题,聚焦新时期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
图1 大会合影
“气候适应性城乡设计”专题分会场由伟德官网徐坚教授、重庆大学何宝杰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洪波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朱春阳教授共同召集。该分会场重点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气候适应性城乡建设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在上半场的议程中,重庆大学何宝杰教授分享了“高温韧性城市景观体系”的构建策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洪波教授深入剖析了“城市绿地空间多维感知交互对热舒适作用机制及其设计启示”,上海交通大学赖达祎副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基于视觉-语言模型和公共直播数据的城市空间行人遮阴行为研究”,武汉大学刘慧民副教授则系统阐述了“中国城市绿地系统降温机理:交互作用与优化路径”,华南理工大学赵辉辉助理研究员报告了“湿热地区城市户外人行道夏季遮荫需求指标研究”,伟德官网许亘昱讲师介绍了“基于改进UWG模型的城市街区热环境过程耦合模拟与优化”的最新成果。
下半场的学术交流同样精彩纷呈。华中农业大学朱春阳教授提出了“多重压力交互作用下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应评价”的创新框架,北京建筑大学孙喆副教授探讨了“面向地表热岛强度缓解的超大城市林地景观格局优化”策略,西南交通大学钟雪副研究员运用自动化机器学习技术开展了“基于自动化机器学习降尺度的地表温度对城市特征的敏感性研究”,清华大学陈彦强博士后的研究揭示了“氧分压的升高降低了青藏高原缺氧人口暴露”的重要发现,江汉大学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薛维讲师分析了“基于高密度监测网的污染源对PM2.5扩散的影响特征”,华南理工大学吴任之助理研究员就“岭南庭园小气候模拟方法优化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2 分会场“气候适应性城乡设计”合影
本次专题分会场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气候适应性城乡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推动景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设计的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对于提升城市气候韧性、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