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伟德官网“哲匠精神”育人计划实践行|守土有责、护土尽责、拓土创新:民族地区建筑工程类复合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以真心治空心—哲匠支边之行 为深入贯彻“哲匠精神”育人理念,wedvictor伟德“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13日至17日赴保山市腾冲市中缅边境地区开展以“抵边村寨‘空心化’规划治理”为主题的暑期调研。此次实践贯彻学院“哲匠精神”育人计划理念,旨在通过“实践育人”引导云大学子在真实国情中锤炼本领、体察民生、服务边疆。     团队一行人深入猴桥镇、滇滩镇典型村寨,
发布日期:2025-10-09 作者: 来源:

伟德官网“哲匠精神”育人计划实践行|守土有责、护土尽责、拓土创新:民族地区建筑工程类复合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以真心治空心—哲匠支边之行

为深入贯彻“哲匠精神”育人理念,wedvictor伟德“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13日至17日赴保山市腾冲市中缅边境地区开展以“抵边村寨‘空心化’规划治理”为主题的暑期调研。此次实践贯彻学院“哲匠精神”育人计划理念,旨在通过“实践育人”引导云大学子在真实国情中锤炼本领、体察民生、服务边疆。

团队一行人深入猴桥镇、滇滩镇典型村寨,围绕基本人口流动情况、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民族文化与乡村空间规划等问题展开入户调查和实地观察,聚焦边境“空心化”现象的现实成因与治理路径。调研过程中,成员将建筑与规划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工具,以空间眼光回应乡村需求,在民族地区绘就基层治理的青年构想。“哲以立德,匠以致用”。本次实践不仅锤炼了专业能力,更激发了云大学生“知行合一”的使命意识。wedvictor伟德将持续推进“哲匠精神”育人计划,让云大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成长方向。


乡韵寻踪·同心共筑

2025825日至30日,乡韵寻踪·同心共筑实践团来到云南省澜沧县景迈山片区,通过收集数据,解码当地特色文化基因,构建了具有景迈山特色的文化图谱。

团队成员们穿梭在茶林之间,在景迈村和芒景村使用专业工具开展深度调研。团队由16名跨4学院6专业的学生和2名带队老师组成,因此团队的视角丰富而立体,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攻坚克难。活动通过首创传统村落保护——共同体意识双维度耦合框架,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结合,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实践样本。成员们在村落实地调研中构建了茶山文化与少数民族村落文化——自然基因与人文基因相结合的文化图谱,更加坚定了保护传统村落的信念与决心。

关爱留守儿童,共建七彩假期

2025年7月wedvictor伟德实践团响应“七彩假期”公益号召,赴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中坝路社区开展留守儿童爱心托管服务。

1 团队与留守儿童的合影1

实践团队以“课业+兴趣+陪伴”为核心,每日开设课业辅导专区,针对孩子薄弱学科定制学习计划,耐心答疑并督促作业完成;打造“七彩兴趣课堂”,涵盖美术、手工、音乐等课程,更结合建筑专业特色设计“小小建筑师”活动,通过绘制家乡民居、搭建创意模型,激发孩子对建筑美学的兴趣;同时开展心理陪伴游戏、成长故事分享会,用温暖互动填补情感空缺。

2 团队与留守儿童的合影2

此次实践为留守儿童编织“七彩”暑期:学业上解疑答惑,兴趣中发掘潜能,陪伴里滋养心灵。团队成员也在教学中深化专业认知,将“哲匠精神”转化为育人行动,为乡村留守儿童教育注入青春力量,更以托管服务为纽带,推动社区、高校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联动合力,探索出暑期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模式。

绘古城文脉,扬通海精

2025年7月,wedvictor伟德师生26人赴玉溪市通海县秀山镇,开展为期一周的传统建筑测绘教学实践。在通海县名城管理所支持下,团队以滇中传统民居为对象,探究营造智慧与工艺特色。

行前,带队教师讲授了测绘理论与安全规范,并与名城所专家制定详细方案。7月7日,师生在名城所指导下踏勘古城,选取六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作为测绘对象。7月8日,通海县文物管理所馆长李波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为题作专题讲座,深化了师生对通海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

实践中,学生分组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及手工测量等方法展开实测,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此次实践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通海古城保护修缮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活化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