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合作 > 正文
致土木工程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学弟和学妹:马上赴英!这份浸着云大回忆的 “干货帖” 请收好~
发布日期:2025-08-28 作者: 来源:

致土木工程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学弟和学妹:马上赴英!这份浸着云大回忆的 干货帖请收好~

学弟学妹们!我是 2022 级土木中英班的学长,这会儿正蹲在云大宿舍的地板上打包行李 —— 行李箱里码着思克莱德大学的入学材料,却特意把云大的银杏书签夹进了护照,连从梓苑食堂买的云南小粒咖啡都塞了两罐。

想起三年前,我拖着塞满秋裤的行李箱从北方来云南,刚下飞机就被 10 月的暖风惊到 居然不用裹羽绒服?,第一次在楠苑食堂吃凉米线辣得直抽气,更偷偷慌过 全英文专业课会不会像听天书。可现在,我已经能对着英方教授的邮件聊 云南喀斯特地貌怎么适配英国的基础施工技术,连格拉斯哥的冬季气温都查了好几遍。

今天就带着临行前的小激动,跟你们唠点掏心窝的经历,全是我在云大三年摸出来的真经验~



英语不是 难关!在云大日常里把它变成 专业工具

刚上英方《结构力学》那阵,我是真没底 —— 教授温吞的苏格兰口音里,裹着 “reinforced concrete(钢筋混凝土)”“shear force(剪力)这类长专业词,前两节课我的笔记上全是拼音标注(现在翻到还会笑自己当初的笨拙)。后来才发现,死背单词不如把英语 揉进云大的每一天

我会把每天学的核心词设成手机壁纸,比如 “circular economy(循环经济)”—— 这可是咱土木人未来做可持续建筑的关键概念!早上去楠苑食堂买早餐时,对着排队的队伍顺嘴读两遍,等买到豆浆油条的功夫,单词就记差不多了;

周末常去英语角,一开始我攥着笔记本不敢开口,后来发现大家都在 磕磕绊绊练口语,我们还会聊 英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怎么适配云南的多雨气候,聊着聊着不仅口语顺了,连专业思路都打开了;

跟北方来的学弟提个醒:云南早晚温差能差 10 度!我之前只顾着在图书馆啃英文文献,忘了加外套,冻得手都握不住笔,后来学会把薄外套搭在座位上 —— 学习保暖两不误,效率才提得上去~

现在再看英文学术文献,我早就不用逐字查词典了,甚至能跟英方老师聊 云大校园里的雨水回收系统能不能参考英国技术。你们看,英语从 负担变成 工具,其实就藏在云大的早餐队伍、英语角和图书馆的暖光里呀!

时间管理:别把自己逼成 计划表奴隶!在云大慢生活里找平衡

大一下学期那段日子,我现在想起来还会 打冷颤:一边要赶英方 MY PLACE 课程的实验报告(英方老师是真严格,数据小数点后两位错了都会打回来重改),一边要完成中方课程设计的图纸,晚上还得背大学英语四级单词。刚开始我把时间表排得像 军训作息6 点起床背单词、8 点上课、中午啃着面包写报告…… 结果某天画图到凌晨三点,第二天直接睡过了早课,站在力行楼门口看着银杏叶飘下来,当场心态就崩了。

后来在云大的 慢节奏里,我才摸透时间管理的真谛:不是把每分每秒都填满,而是要给自己留 弹性时间!比如我每天会留 1 小时空白 —— 要是提前完成了任务,就去梓苑食堂买个鲜花饼奖励自己(悄悄说:云大食堂的鲜花饼比外面买的还香,玫瑰馅满到会流出来!);要是任务没做完,就去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补进度,那里能看到滇池的一角,累了抬头看看天上的云,瞬间又有劲儿了;要是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帮室友搬宿舍耽误了时间,也能用弹性时间补回来,不用慌慌张张赶进度。

学弟们一定要记住:时间管理是 服务自己,不是 束缚自己!上周我因为帮室友整理行李耽误了作业,就用弹性时间慢慢补,既没影响进度,还收获了友情。在云大这种温暖的地方,偶尔的 不完美反而更可爱,接受这点,才能长期坚持下去~




科研离你一点都不远!在云大课堂里养出 主动探究的劲儿

很多学弟觉得 科研是教授们的事,离自己特别远,但其实在日常学习中,只要保持 主动提问的习惯,就能慢慢培养科研思维。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养成了 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 比如学英方课时,看着云大校园里的太阳能路灯,我突然好奇:英国的 BREEAM 标准(这是全球最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一,划重点!),到了云南这种多雨多山的地方,怎么调整才能适配咱们的气候条件呢?

遇到这个问题,我没只停留在 好奇:下课就拽着中方老师去映秋院的咖啡角聊(云大映秋院的咖啡超划算,拿铁才 8 块钱,味道比外面连锁的还正!),老师不仅帮我梳理思路,还推荐我去云大图书馆查《Building and Environment》这本期刊 —— 没想到图书馆里居然有纸质版,我抱着厚厚的文献坐在窗边,阳光洒在书页上,第一次觉得 搞研究不是枯燥的事,反而特别惬意

学弟你看 —— 课堂上多问句 “为啥”,说不定就踩着项目里的竞赛、科创资源,踏出科研第一步。就像咱项目里,有人凭这股子劲,一路拿到清北复交保研,或是申到英国 G5 院校 Offer 呢!非常有成就感。

最后:带着云大的温暖,在思克莱德等你们!

现在收拾行李时,我把云大的校徽别在书包上——到了思克莱德大学,见着校徽就会想起云大:楠苑食堂的凉米线、金黄的银杏道、图书馆里能望见滇池的窗口。我早开始期待了:在思克莱德实验室钻研前沿土木技术,周末去格拉斯哥百年老桥(咱土木人必看的经典工程案例!)散步;等你们来,我带你们逛遍当地工程博物馆,也想听你们说云大新事儿——比如楠苑是不是又出了新小吃,映秋院咖啡涨没涨价。

学弟们,你们现在的好奇和忐忑我都懂:怕全英文课听不懂、怕任务堆压、怕跟不上节奏…… 但请相信,在云大能慢慢蜕变 —— 我从前是怕辣的北方人,现在能吃特辣凉米线;从前不敢开口说英语,现在能跟教授聊专业。

愿你们在云大,课堂攒满知识,食堂吃得满足,银杏道留下开心脚印。我在思克莱德等你们,咱一起奔赴更广阔的土木学术天地!